Search

【#育兒筆記】08:情緒來了,怎麼辦? (芳瑜)

我們或許都是這樣長大的。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育兒筆記】08:情緒來了,怎麼辦? (芳瑜)

我們或許都是這樣長大的。

弄丟心愛的玩具,大人說:「自己弄丟的,哭什麼哭?」

不敢接近小動物,大人說:「這哪有什麼好怕的?」

無法順利使用餐具,出氣亂丟,大人說:「到底要我講幾次,為什麼你一直亂丟?」

費盡心力終於成功堆疊兩塊積木,大人說:「這很簡單,有值得那麼開心嗎?」

我們的傷心、害怕、挫折、生氣,甚至是快樂,從小就學會要適時隱藏起來,才不會再受指責。

我們誤以為,情緒犯了錯。

因此長大之後,我們更擔心那些情緒的標籤被貼在身上。傷心不敢哭,害怕、挫折不敢說,連生氣、快樂都要小心翼翼,最後常常忘了什麼是真正的自信與勇敢。

其實情緒是沒有對錯的,之所以會被判斷,是由於大人看待事情的角度與孩子不一樣。

弄丟玩具,大人感到生氣,孩子卻傷心。

面對小動物,大人比較勇敢,孩子卻害怕。

用餐具、堆積木,大人做來容易,孩子卻困難。

如果我們願意試著彎下腰,看見孩子的視野,或許那些傷心、害怕、挫折、生氣及快樂,就會因為我們溫柔的理解與接納,以及教會如何轉化,讓他們在長大後,具有真正的自信與勇氣,並且成為能夠溫柔對待自己與他人的人。

後記:

前陣子開始教他們「認識情緒」:開心的笑、難過的哭,以及生氣。

平常,當他們的情緒來了,就會告訴他們:「你現在很OO,對嗎?」然後允許他的情緒發作一下子,接著再處理。

期待等到他們會說話的時候,能主動告訴我:「媽媽,我現在很OO,怎麼辦?」

我會說:「媽媽先陪你消化情緒,待會再一起來想想該怎麼辦吧!」

#1y6m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我們」是暘斌與芳瑜夫婦 「老師」是我們的外在標籤 「不只是」指標籤以外對自己的期待與追求 歡迎在終生學習的道路上與我們同行
View all posts